知乎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知乎小说网 > 一帘风月闲 > 第4章 以貌取人不可取

第4章 以貌取人不可取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郑朔吩咐紫菀在前引路,她想去府外看看这古都长安。

一路上假山怪石,奇花熌灼,点缀其间。亭台楼阁,轩榭廊舫,映在古槐翠柏之中。

古槐影映进国公府正堂长窗内,寒风凛冽,竹帘翩动。崔安桐和郑植早已坐于正堂前等待郑朔多时。

紫菀领着郑朔走至正堂,夫人早已吩咐,世子的一举一动皆须上报。

“朔儿,过来”,崔安桐缓缓起身,这孩子倒是比今晨精神些。

郑朔从容上前,两手抱拳,身体微微前倾。向郑植和崔安桐行唐代揖礼,表示尊敬及问候的意思。

崔安桐和郑植面面相觑,这孩子何时如此守礼。

崔安桐连忙让郑朔坐下,温声说道:“朔儿,这是要去哪?”。

“出去走走”

“好,但出去之前先去礼佛堂向祖母请安。你生病这日子她老人家日日念叨,我和你爹唯有编排你去卢府小住,需些时日方归。”,崔安桐慨然应允,出去总比闷在屋内好。孩子也大了,自己也管不住他。

只是如今他要出门,须多派些人跟着,以免飞灾横祸。

“卢府?”

“是的,你祖母的母家,你和卢鸿涛总角之交,平素亲近。”

“范阳卢氏?”

“正是”,崔安桐引以为荣地说道。

果然如此,唐朝五姓七家之间相互通婚,关系盘根错节。

唐朝是身份制社会,世家大族在社会上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地位。在所有尊贵的世家大族中有五支最为尊贵。即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其中李氏与崔氏各有两个郡望。所以称之为五姓七望,或五姓七家。

五姓七望在两晋隋唐时期兴盛,不少朝中重臣宰相多出自五姓家族之中,家族名望之高,势力之大,使得五姓七家“特其族望,耻与诸姓为婚”,并傲慢地进行着内部通婚,以保持高贵的血统。

“好”,郑朔淡静的回道,便不欲多言离开了正堂。

随着紫菀来到礼佛堂,向原主的祖母请礼问安。寒暄几句便匆匆离去。

虽说原主的双亲和祖母待她是极好的,但她仍觉陌生,难以亲近。

太久了,五年了,一个人形单影只、举目无亲地活了五年。早已不知亲情为何物,碰到别人对她好,一开始想的不是感动,而是逃离。

郑朔来到府前,早有六位随从在此等待。六人正想上前行礼。

“走吧”,郑朔走至前面,她不想受礼。或许来自现代的原因,她不习惯别人向她施礼。

众人紧紧跟随在郑朔后面,夫人已吩咐,不可再出意外,否则处以极刑。

唐朝实行坊市制度。所谓“坊”,是指唐朝的官府把长安城的居民居住的地方划分成多个独立且封闭的居住区,然后官府进行封闭式的区域性管理,这些独立的居民区就是坊,可以理解成现代中国城市里的小区。长安城有108坊,而108坊又以朱雀大街为中心线,左边是万年县所管辖的五十三坊,右边则是长安县所管辖的五十五坊。

何谓“市”,顾名思义就是进行商品交易的场所,还包括各种其他商业活动的固定场所,在唐朝除了商品交易之外,还有很多商业活动。唐朝长安城里面只有“东市”和“西市”,在“市”的周围与“坊”一样建设有围墙和市门,从而形成独立的商业空间,并且在“市”中经商之人都要按照朝廷规定来进行商业活动。开市的具体的时间是每天的中午由专人击鼓300声,闭市的具体时间是每天日落之前,听到专人击钲300下就必须停止商业活动。

空中传来鼓声300下,开市了。

“去东市”,郑朔向后面跟随的随从说道。

“是,世子”,一男子走向前面带路。

此人身材高大,卷发黑身,相貌不似中原男子。应是昆仑奴。

“你叫什么?”

“奴叫空青”

“你跟随我多久了?”

“回世子话,已有十余年了”。听内院的丫鬟说,世子醒来不记前事。如今看来,像是真的。

世子能不计前嫌从马厩里把自己救出来,对他有再造之恩。今后,空青只想更加忠心服侍世子。

“那日坠湖,是何情况”

“那日世子与卢公子在莳花馆彻夜饮酒寻欢,五更三刻敲响晨钟,解除宵禁后,返回府内,路过承影湖时不慎坠倒。奴马上就跟着跳下去了”。空青急促的回道,生怕世子怪罪自己护主不力。

“莳花馆是何地方?”

“平康坊的青楼”

“知道了”,郑朔继续往前走,仿佛发生的一切与她无关。

兴宁坊往南直走便是东市,大约二刻便到。(古代一刻相对于现代十五分钟)

东市由于靠近太极宫、大明宫、兴庆宫,周围多达官显贵住宅,故市中奢侈品较多。而西市则是大众化、平民化,有大量西域、日本等国客商在内行走的国际性大市场。

市内货财二百二十行,四面立邸,四方珍奇,皆所积集。

郑朔看着眼前的奇珍异宝,不禁感叹,大唐盛世,理应如此。忍不住上手把玩,不料被店主呵斥。

“这可是上好的镶金兽首玛瑙杯,你这郎君可摸不得?”。店家看郑朔衣着朴素,便催着郑朔速速离去。

“放肆,你可知我家世子是谁?”,空青双手握紧,便欲上前教训店家。

“不得无礼”,说罢,郑朔放下手中玛瑙杯便提步离开了。

刚刚好似听到这黑人喊那郎君世子,店家觉得可笑。他开店几十载,达官贵人见多了,哪家世子像他这般着素袍,内敛有礼的。倒像个落难的书生脱不下长衫,活要面子。

申时三刻,已行走约莫两时辰,东市已基本看完。郑朔正想从东市西门出去寻间茶楼歇息。却被西邸旁上一簪行吸引。

“这,怎么卖?”

“郎君好眼光,此乃翠羽簪,只须三十两”

发簪中最精美的翠羽簪便出现在唐朝。湖蓝色的羽毛与金银宝石相搭配,色彩精艳至极。

“再便宜些”,唐代一两约等于现代4千元,三十两约等于12万元。郑朔出生贫寒,早已习惯节俭。虽说原主为国公府世子,应是富贵人家。可到底不是自己的钱财,用起来难免理亏不安。

“概不还价”,店家趾高气扬说道。这人着素衣,一副穷酸书生模样,便不想与之拉扯。

见店家上下打量自己,郑朔双眉紧蹙,不愿与肤浅之人多言。放下簪子便欲离开。

“世子,有钱。”,空青拿着钱袋,在郑朔眼前掂了掂。

郑朔不理空青,径直向前。

世人皆知国公府世子爷,不识素衣俏郎君。

以貌取人,肤浅至极,荒唐至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